
-
夫妻一方約定將個人所有的房屋與另一方共有,但沒有辦理房產加名登記,贈與方可以請求法院撤銷嗎? 2021-12-27 09:51:03 李麗霞
夫妻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全部贈與另一方,因未辦理房屋變更登記手續,依照《民法典》物權編的規定,房屋所有權尚未轉移,而依照《民法典》關于贈與一章的規定,贈與房產的一方可以撤銷贈與
-
一方婚前付首付,婚后雙方共同還貸的房產,應當如何分割 2021-12-27 09:49:44 羅京
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,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并在銀行貸款,婚后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,不動產登記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,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。
對農村家庭暴力的分析
來源:離婚律師網 作者:未知 時間:2015-07-07 點擊數:25
核心內容:家庭是社會的組成細胞,家庭和睦溫馨,社會才能安定、文明、進步。但目前,日益嚴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,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權益,破壞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,尤其是農村家庭暴力,已成為我國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。
中國婦女報記者何力在吉林省部分地區婦聯采訪了解到,自1993年以來,在各級婦聯接待的來信來訪中,40%左右屬于家庭暴力案件,農村個別地方達70%之多。正確界定家庭暴力,充分認識農村家庭暴力的特點、危害,準確分析農村家庭暴力產生的原因,并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路與對策,對于推進我國精神文明建設,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,全面建設小康社會,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。
一、對家庭暴力的界定
家庭暴力是指家庭內出現的家庭成員間的一方對另一方的暴力行為,包括身體傷害、精神摧殘和性暴力。家庭暴力是侵犯他人人身權利的違法行為,其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,比較常見的有捆綁、毆打、譏諷、辱罵、恐嚇、不予理睬、性虐待、性暴力等。家庭暴力主要包括夫妻間的暴力、父母子女間的暴力和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。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是家庭中的弱勢群體,即家庭中的婦女、兒童和老人,其中約90%為女性。
二、農村家庭暴力的特點
由于家庭暴力多發生在家庭內部,在農村,受害者往往無力或不愿公開,加之公眾的漠視和司法機關的介入不夠,從而使家庭暴力與發生在社會上的暴力相比更具有隱蔽性、復雜性和反復性。
(一)家庭暴力對象的特定性。
家庭暴力發生在家庭,它涉及夫妻之間、子女與父母之間、婆媳之間及其他家庭成員之間。家庭成員或共同生活人中的婦女、老人、兒童較其他家庭成員更容易成為施暴對象。據中國婦女聯合會權益部門統計,在目前的農村家庭暴力事件中,丈夫對妻子實施暴力的占絕大多數,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90%--95%是女性。
(二)家庭暴力具有隱蔽性。
在農村還有很多人對家庭暴力存在誤解,認為丈夫因為妻子的婚外戀而對妻子的毒打、父母出于教育目的而對子女的肉體懲罰不屬于家庭暴力。大多數受害人認為家庭暴力系個人隱私,“家丑不可外揚”,如果反映到司法機關,會使家庭矛盾激化,影響婚姻和家庭的穩定,因而受害者大多采取忍耐態度。無形中給家庭暴力提供了一層保護網,致使家庭暴力具有隱蔽性。
(三)家庭暴力具有復雜性。
農村家庭暴力有純暴力的以毆打、傷害、體罰的形式致受害人傷、殘甚至死亡的;也有以威脅、遺棄、拒絕贍養和撫養等無形手段對受害人進行精神折磨的;還有多種形式共同出現的。正是由于農村家庭內部關系的復雜性導致了家庭暴力發生的原因、實施的手段、產生的后果以及造成的危害各不相同,使農村家庭暴力具有復雜性。
(四)家庭暴力具有反復性。
在農村由于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在家庭中通常地位較低,因此除非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,一般是忍氣吞聲,不愿告訴他人,尋求幫助或向有關部門投訴。而且,受暴力侵害的人往往不是受到一次兩次的傷害,而是經常性地受侵害,并呈現循環特點,即既有暴力階段,也有緩和甚至親密階段。受害者對施暴者一時表現的愧疚、悔恨常滿懷希望,但絕大多數情況是,暴力仍將再次降臨。
三、農村家庭暴力的危害
農村家庭暴力的消極影響從個人、家庭、社會角度來說都是顯而易見的。
首先,家庭暴力侵犯了受害人的人身權利。具體為身體權、健康權、生命權和自由權。
下一篇面對家暴,沉默不是好辦法